氢燃料汽车还需要几年?大概是2025年!
最近,在2019年的中国电动车百人论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党委委员夏明久表示,未来几年将成为中国发展的窗口。氢燃料电池汽车工业。夏明久表示,目前氢燃料电池已进入高速工业化阶段,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布局需要填补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期产业链。科技部还将按照汽车强国战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事实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政策”已经开始。 2016年,“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首次提到“2020年中国加氢站数量达到100个,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达到1万个”的发展目标。今年9月,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司副司长继续表示,“十四五”期间,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氢气生产,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随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长万钢也在他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一书中指出,未来新型能源汽车应朝着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方向发展。工业化的重点是燃料电池汽车。可以看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工业的政策取向非常明显。
然而,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布局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布局并不丰富。此前,长城汽车已成立氢能技术中心并成功控制了上海燃料电池。根据其计划,长城汽车将于2025年正式向市场推出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模型。此外,吉利汽车还表示将在2025年推出氢燃料电池生产模型。部分成果已经实现。由上汽和奇瑞制造。自2014年上汽荣威950氢燃料电池汽车首次亮相以来,它已被选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录。2018年,奇瑞艾瑞泽5FCEV也亮相。据报道,储存35兆帕/ 3.85千克压缩氢的Arrizo 5FCEV的最大巡航范围可超过700千米。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销售反馈并不令人满意。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1,275台,同比增长103%; 2018年1月至11月的产量为465台。然而,随着中国氢能汽车产业激励政策的出台,相信更多的汽车企业和相关企业将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而长城和吉利等已经开始铺设的汽车企业可能会获得政策提前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