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同花顺财经

素来存有“上市难”与“退市难”之称的A股,今年迎来了新气象。5月17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依法对*ST海润(600401)、*ST上普(600680)、*ST华泽(000693)和*ST众和(002070)4家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彰显了交易所切实担起退市主体责任、严把退市出口关、坚持“有一家退一家”的监管态度。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告,近日被退市的4家公司退市原因各异。其中,*ST海润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三项强制退市标准;*ST上普由股东大会决议审议决定其股票主动终止上市;*ST华泽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ST众和则属于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及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从数据上看,A股进出渠道更为通畅。截至5月20日,A股累计有100家上市公司退市(根据安排,*ST上普将于5月23日退市),109家上市公司暂停上市。而今年以来,A股已有4家上市公司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9家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68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市场出清力度显著加强。

与此同时,A股IPO审批和发行节奏也有所加快。截至5月20日,年内共有33家企业成功过会,并有50家公司在A股上市。

笔者认为,A股今年同时迎来“退市大年”与“IPO大年”,这一现象非常正常,退市加速符合当前资本市场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逻辑。保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加强清理不规范、存在经营问题、已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IPO加速则是要服务资本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让更多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IPO与退市分别从资本市场的入口和出口两端,保证了中国资本市场整体的优胜劣汰,保证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维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A股退市与IPO加速并存的现象将会延续,国内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将不断加强。

那么,在当前退市机制不断完善、退市制度严格执行的背景下,A股有哪些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较高呢?投资者该如何规避此类投资风险呢?

笔者认为,当前,两类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首先是经营不规范、触及退市红线的上市公司,如出现财务造假、欺诈等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的企业。其次是持续经营能力面临较大问题,主要业务开展困难,已无法通过内生或外生动力继续维持业务增长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可通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了解投资标的的财务规范性、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同时,对有退市风险的股票,投资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寻求所谓的爆发性机会。投资者更需要的是保持正常、理性的投资态度,同时加强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素来存有“上市难”与“退市难”之称的A股,今年迎来了新气象。5月17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依法对*ST海润(600401)、*ST上普(600680)、*ST华泽(000693)和*ST众和(002070)4家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彰显了交易所切实担起退市主体责任、严把退市出口关、坚持“有一家退一家”的监管态度。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告,近日被退市的4家公司退市原因各异。其中,*ST海润触及净资产、净利润和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三项强制退市标准;*ST上普由股东大会决议审议决定其股票主动终止上市;*ST华泽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ST众和则属于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及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从数据上看,A股进出渠道更为通畅。截至5月20日,A股累计有100家上市公司退市(根据安排,*ST上普将于5月23日退市),109家上市公司暂停上市。而今年以来,A股已有4家上市公司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9家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68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市场出清力度显著加强。

与此同时,A股IPO审批和发行节奏也有所加快。截至5月20日,年内共有33家企业成功过会,并有50家公司在A股上市。

笔者认为,A股今年同时迎来“退市大年”与“IPO大年”,这一现象非常正常,退市加速符合当前资本市场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逻辑。保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加强清理不规范、存在经营问题、已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IPO加速则是要服务资本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让更多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IPO与退市分别从资本市场的入口和出口两端,保证了中国资本市场整体的优胜劣汰,保证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维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A股退市与IPO加速并存的现象将会延续,国内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将不断加强。

那么,在当前退市机制不断完善、退市制度严格执行的背景下,A股有哪些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较高呢?投资者该如何规避此类投资风险呢?

笔者认为,当前,两类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首先是经营不规范、触及退市红线的上市公司,如出现财务造假、欺诈等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的企业。其次是持续经营能力面临较大问题,主要业务开展困难,已无法通过内生或外生动力继续维持业务增长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可通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了解投资标的的财务规范性、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同时,对有退市风险的股票,投资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寻求所谓的爆发性机会。投资者更需要的是保持正常、理性的投资态度,同时加强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分类: IPO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