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联生物”)、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诺医疗”)过会,

本次审议会议原定审议企业为3家,还有一家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因海天瑞声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已于7月26日终止了海天瑞声发行上市审核,因此,本次会议取消了对海天瑞声的审议。

申联生物:曾折戟主板IPO 与股东技术纠纷受关注

申联生物拟融资额为4.50亿元,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其于4月2日获得受理,经历了五轮问询。

申联生物主营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猪口蹄疫疫苗。2017 年,公司在国内猪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2016-2017年,在国内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市场占有率均保持第一。

2018年,申联生物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均为负增长。2016年-2018年,申联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8亿元、3.02亿元、2.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47.18万元、9867.8万元、8758.03万元。2018年营收、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92%、-11.25%。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业绩继续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49%,净利润同比下降10.23%。招股书中称业绩下滑主要与非洲猪瘟疫情有关,目前疫情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份,上半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同比下滑20%左右。在今日的审议会议上,上市委的审核意见也要求其补充披露国内非洲猪瘟疫情、猪养殖下降等因素对公司经营和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

申联生物曾冲刺主板IPO但最终未获成功。根据证监会信息,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发审委2018年第20次会议上,申联生物首发申请未通过。彼时发审委提问聚焦于申联生物与UBI(美国联合生物医药公司)之间的纠纷,要求说明对UBI技术是否存在重大依赖等。

上交所在问询中也关注到这一问题,要求说明申联生物与UBI的技术纠纷是否已彻底解决。

UBI是申联生物的股东。申联生物前身申联有限成立于2001年,由 UBI 出资设立,2015年申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联生物成立。目前UBI对申联生物持股18.97%。

申联生物与UBI还有专利授权关系。2003年申联生物就与UBI签订合作合同,UBI授权申联生物享有在中国大陆利用UBI专利技术独家生产销售猪口蹄疫疫苗合成肽的权利,申联生物以猪口蹄疫疫苗合成肽的销售收入和疫苗的专利收入以及猪口蹄疫疫苗的销售收入的10%支付给UBI。2006年,UBI就技术控制问题与申联生物产生纠纷,2007年终止对其技术支持。2007年开始直至2014 年,申联生物与UBI一直就公司解散、商业秘密、技术合同等因素发生纠纷及诉讼,最终在2014年底和解,双方签署了技术费确认协议。

赛诺医疗:曾被多次检查出产品缺陷

赛诺医疗的拟融资金额为2.67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其于3月29日获得受理,经历了四轮问询。

赛诺医疗主营业务为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管线涵盖心血管、脑血管、结构性心脏病等介入治疗领域,核心产品为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

其近几年业绩保持了增长,但2018年增速放缓。2016-2018年,赛诺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6亿元、3.22亿元、3.80亿元,2017、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1.23%、18.14%;净利润分别为2865.05万元、6614.58万元、8919.04万元,2017、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30.87%、34.84%。

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保持在30%以上,2016-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5.26%、31.80%、34.17%。

不过,赛诺医疗的产品在药监部门的飞行检查中多次被查出缺陷。在2016-2018年期间,国家药监局对赛诺医疗进行了3次飞行检查,均发现一般缺陷。2016年5月17日-18日的飞检,发现存在11项缺陷;2017年4月10日-11日的飞检,发现7项缺陷;2018年7月10日-11日的飞检,又发现6项缺陷。检查品种为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国家药监局要求其限期整改。

上交所在问询中多次问及产品质量问题,要求赛诺医疗说明飞行检查中发现的产品缺陷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影响;飞行检查结果是否明显差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产品缺陷项数量是否明显多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等。

赛诺医疗回复称,已经履行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通过了相关主管部门的现场验收,对于公司的持续经营未造成影响。飞行检查发现的缺陷项数量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在本次审议会议上,上市委对赛诺医疗的审核意见提出,要求其补充披露在历次飞行检查后的整改措施和执行情况。

来原:新京报

分类: IPO动态